05    說故事要「抖包袱」

請你回想,在你認識的人當中,哪個人說的故事總能讓你聽得津津有味呢?一位說故事高手需要具備什麼能力呢?

一個好故事具備的條件
一位好的說故事的人,往往具備了以下幾個特點:
• 使用適當的肢體語言。
• 選擇合宜的說話音調,搭配恰當的服裝。
• 良好的故事鋪陳手法,善用起承轉合。
• 極佳的情境塑造能力。
• 具備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詞彙。
我建議大家,如果想要好好提升口語表達能力,或是練習說故事時的技巧,可以多去聽相聲。我大二的時候,就非常著迷表演工作坊的《那一夜,我們說相聲》,驚訝於原來故事可以光靠兩個人在台上說說講講,就能讓台下觀眾聽得哄堂大笑。
其中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有一回李立群和金士傑兩個人說到〈廢話演講比賽〉這個橋段:

其中一位先說:「我們從小就開始接受訓練,好參加『廢話演講比賽』。」
另一位則問:「什麼是『廢話演講比賽』?」
「小學生上台即席演講前,會先抽一個題目。比方說,抽到的題目是『新生活運動』,抽到的時候心想:『糟糕!我沒有背到這一題。怎麼辦?』」
「完了!」
「沒關係,廢話演講比賽最好的一點就是,不管你抽到什麼樣的題目,你都可以用同樣的話來結尾。」
「怎麼說?」
「這麼說,我示範給你看。我們都知道,在台灣,正在推行新生活運動,但是,新生活運動到底是什麼運動呢?我覺得這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,我們在推展新生活運動的過程中,我們對岸的大陸同胞,正生活在水深火熱的鐵幕之中。如果我們可以把新生活運動做好,我相信我們未來一定可以解救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,現在,請大家跟我一起來吶喊:中華民國萬歲!」總之不管什麼題目,都可以此為結論,反正是「廢話演講比賽」嘛!
「原來這就是『廢話演講比賽』呀!」
「還不只如此呢!現在這些小孩都長大了,飛黃了,騰達了,很多都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,還有人成了政府官員呢!你不要小看咱們的政府官員,他們可得要是『廢話演講比賽』的冠軍才能當的。我告訴你,咱們有個單位叫立法院,官員們開完會從立法院走出來以後,記者們立刻蜂湧而上。
『部長、部長,請你談談剛剛在院會裡發生了什麼事情?』
部長總算開口:『嗯~呃~這個~呃~我想~大家辛苦了!』
記者當然不滿意,立刻再追問:『部長、部長,請你再多說一點!』
部長想了想,再說:『嗯~呃~這個~呃~我想~大家辛苦了!』
記者還是摸不著頭緒,又問:『部長、部長,可以請你說重點嗎?』
部長的臉色一擺,丟下一句:『我剛剛已經講了,你新來的喔!』就即刻搭車離去了。」
「嘿!那部長到底講了什麼!」
「不就跟你說了他是『廢話比賽冠軍』了嗎!」

在這個相聲段子中,兩位相聲演員,不只說話的速度隨著故事的情境描述忽快忽慢,更會配合效果,學著大家熟知的政府官員的鄉音腔調說話,還會刻意做幾秒鐘的停頓。每次我只要聽到了那個段落,就一定會忍不住噗嗤笑出來。

「抖包袱」的妙用
後來我才知道,原來這就是埋梗,專業術語叫「抖包袱」,是刻意要安排讓聽眾發笑的。相聲演員在表演的時候,就好像扛著包袱走路,路上偶然凸了一個點,腳拌了一下,包袱就抖開來了。這個包袱一抖,觀眾就會大笑,一路上包袱且走且抖,觀眾就笑聲不斷。
相聲的體驗給了我很多啟發,在我還不知道「抖包袱」的原理時,有次,我就不知不覺的使用了。高二畢業旅行的時候,最後一天的晚會,學校規定每一班都要派人上台表演;高中男生正值慘綠年代,沒有人會對畢旅晚會的表演有興趣。班長把這個工作交給我,要我想辦法找人去表演,我問了很多人都功敗垂成。
難道要在晚會上讓我們班的表演開天窗嗎?我可不想。於是,我利用在遊覽車上的時間寫了一小段稿子,打算套用吳兆南和魏龍豪的段子,自己來說單口相聲。我把學校老師、教官、校長的口頭禪全編了進去,說話的時候還不時帶入一些動作模仿,立刻造成滿場轟動。當天晚會最佳表演MVP的大獎當然就落到我的手上。
比起獎品、獎金,更讓我高興的是,我成功地運用了說話的技巧,而且獲得了好評,後來在校園中還從沒沒無聞的乖乖牌,成了無人不曉的風雲人物呢!
我並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去依樣畫葫蘆,或是要說得像他們一樣好、一樣誇張,而是透過模仿的過程中,慢慢將一些技巧內化到心裡。等到我們能將這些技巧運用自如,走出自己的風格以後,就不再需要模仿別人了。


06    說故事要掌握要點

接下來憲哥不藏私,打算一次把壓箱的祕訣全部傳授給你。

說一個好故事的八大要訣
要說一個好故事,只要掌握以下的八大要訣,就離好故事的標準相距不遠了。

1. 要感動【別人】之前,先感動【自己】。
2. 多講【生活經驗】才容易引起共鳴。
3. 掌握【七分】真實、【三分】改編的原則。
4. 聚焦重點與目的,將枝節重新裁剪。
5. 善用【暫停】,讓聽眾產生聯想。
6. 運用【抑揚頓挫】、【輕重緩急】的語調,塑造身歷其境的感受。
7. 當角色不只一人時,要善用【肢體互置法】。
8. 以【金句】或【俗語】收尾,達到故事的完美結局。

第一個祕訣很簡單,如果我們說的故事,連自己都不覺得感動,那不如就不要拿出來講了。
排行第二我選擇的是「要多講生活經驗,才容易引起共鳴」。
為什麼歐巴馬的演講能夠這麼生動?就是因為他選擇的演說題材,觸及到了社會各階層群眾的心聲。演說的內容和群眾產生共鳴,是他們生活中容易了解的議題,像是學費、稅金等民生議題,或是愛國心、國家榮譽等國家與人民尊嚴的主題,這些都是聽眾心裡本來就重視的事。彼此間對議題有共同的關心,歐巴馬的呼籲或政見,當然也就說進了民眾的心坎裡。
「七分真實、三分改編」的原則,我覺得是最有用處的說故事訣竅。這麼多年來,我說了那麼多的故事,我自己的心得是,百分之百原汁原味的真實故事,有時候反而不見得能引起感動。故事的真實度有七分,再加上三分改編的戲劇效果,往往能抓住聽眾的注意力,讓感動的幅度加分。
假設你不小心弄錯了訣竅,說了一個三分真實、七分改編的故事,那麼你的聽眾很快就會從中發現蹊蹺,覺得你是在瞎掰。一聽就知道是「假的」的故事,就不可能會讓聽眾覺得感動了。

說故事要善用暫停
說故事的時候,我們心裡往往有設定了一個目標,希望透過故事的傳遞來達到什麼目的。我說這個故事給老闆聽、給客戶聽、給同學聽或給兒子聽,在故事的背後可能都有特定的目的。
只要目的抓準了以後,目標以外的枝枝節節都可以重新再刪減或增修,讓故事本身更有趣味性,更能吸引人。
再來是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,善用「暫停」的概念,往往可以讓聽眾產生特別的聯想,讓聽故事時更有互動感,也能產生不同的效果。這在前面說相聲的例子裡,大家應該能夠輕易的體會。
使用不同的說話節奏,靈活應用語調的輕重緩急,甚至是採用不同的聲調去扮演不同的角色產生對話,本來就會使故事本身變得立體,讓聽眾有身歷其境的感覺。如果在說話的過程中,偶爾停頓,這些長短不一的停頓就會幻化出不同的效果,讓聽眾有懸疑感、突兀感,對故事的後續發展也就更有興趣。
例如,我每次上課一開始自我介紹時,很常講的一段:

「民國八十七年我出了我人生第一本書,這本書的書名叫《房屋推銷王大公開》,這本書現在全省誠品金石堂各大書店都(停頓一下)沒有在賣!」

根據我數千場課程演講的效果看來,這一招,沒有人聽了不笑,百發百中!

肢體互置法

如果你的聲音沒有辦法做太大落差的區隔,在有必要扮演不同角色的時候,可以試試肢體互置法。

 

因為透過動作和位置的變化,能使說故事時不致流於呆板,是說長篇故事時值得參考的好方法。
例如,說到我兒子刺激我戒菸的故事時,就可以運用:

有一天,我兒子從學校拿了老師發的戒菸貼紙回家,問我:「爸爸,我們老師說這個貼紙要貼在抽菸的人看得到的地方,我要貼在哪裡啊?」
「我每天都看得到你,不然貼在你頭上好了。」
「好啊,那爸爸你以後看到我,就不能再抽菸囉!」

我一會兒演爸爸,一會兒演兒子,一下左看,一下右看,有時尖聲學童音,有時低沉扮父聲,故事情境就這麼鋪陳出來了。觀眾不但看得一清二楚,也很容易引發興趣。
最後,我建議大家在故事的結尾,以金句或俗諺來收尾。最後的這句話如果帶得巧妙,就算你的故事前面說什麼聽眾都忘了,他們還會對最後的金句有深刻印象。而金句的旨意剛剛好也是這個故事所要傳達的核心精神。
就以剛剛那個戒菸的例子來說好了,我在說這個故事時,可能可以這樣結尾:

各位親愛的朋友,現在我成功戒掉二十幾年的菸癮,而且已經好幾年沒再碰過半根菸了。國父說:「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做到完,就是成功!」我相信你我都有力量能夠改變,讓自己越變越好!謝謝大家。

國父說的那句話,就是很漂亮的金句,這在第三章裡我會跟大家分享更多好用的金句,以及應用的時機。


07    說故事要身歷其境

另一個好用的方法是,五感表達法。這是一種故事情境用圖像表達的技巧,也是講故事入門最簡單的方法。

五感表達法
Words become pictures, pictures become emotion!
說故事時讓人彷彿可以看見圖畫,而圖畫所營造出來的情境,會帶動聽者的情緒。
這個方法在業務員進行推銷話術時非常管用。因為,只要讓聽故事的人將感受轉化為行動,你就達到了影響的目的。
如果你看過購物頻道的主持人表演,就會很了解什麼是情境式銷售的話術。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主持人搭配來賓,介紹完要販售的產品後,立即開放熱線搶購,同時,主持人就扶著耳機,彷彿聽到什麼不可置信的消息:
「什麼!導播你說什麼?已經進倒數了?怎麼會?不是才剛剛開放搶購而已。不可能吧……真的假的?快點,各位觀眾0800xxxxxx電話趕快打進來,導播說已經剩最後幾組了,請把握機會,千萬不要錯過……」
雖然這些主持人有時候實在是入戲太深,但是的確透過主持人的描述,會讓觀眾彷彿也聽到導播傳遞的熱銷訊息,就很容易因此跟著緊張,進而產生搶購的衝動。
我們不需要學習他們這麼誇張的手法,但是在你說故事、描述的時候,多運用感官的感受字眼,文句組合起來,就容易讓聽眾覺得所聽到的故事很有畫面。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嚐到,加上皮膚感覺到,多利用這五感的表達方式,可以讓故事說得生動又立體。

五感的運用
某一家知名冷氣品牌,曾經找我去上課。我發現他們在公司裡設置了一間體驗室,裡面區隔成兩間小房間。
一間是單調的房間,放置了一台至少用了七、八年,不知名品牌的舊冷氣,冷氣一開,還沒感覺到涼爽,先聽到機器賣力運轉的聲音:
「(嗡……)」
業務員這時就會誠懇的詢問體驗的顧客:「陳先生,您覺得怎麼樣?」
「嗯……不太涼,有點吵。」
「這樣嗎?那請您到隔壁體驗一下。」
一進入另一個房間,明亮的燈光,舒適的沙發,明顯又不高調的冷氣讓人不可忽視,品牌很清楚可以看出正是最新款的「變頻冷氣」。
「陳先生,請隨便坐,我現在開一下冷氣,您再體驗看看。」
一陣涼風吹來,「(無聲……)」
「怎麼樣?您聽到了嗎?」
「(無聲……)」
「感覺如何?有聽到聲音嗎?」
業務員完全不需要再多說一句:「我們的冷氣,安靜又涼爽」,就能輕鬆讓體驗者感受到「安靜又涼爽」。這就是情境式體驗銷售,讓你真實感受,而不會覺得只是業務員在胡亂吹捧。
其實,說故事的時候,也可以有類似的效果,舉幾個例子讓大家參考:

• 看到:「陽光照耀在海面上,看起來 像是有幾千片閃光放在一起。」
• 聽到:「午後砸下一聲大雷,聽起來像是有人拿著鑼鈸在我耳邊用力互擊……」
• 聞到:「一走進那房間,就有一種走進魚市場的錯覺,聞起來 充滿腐敗腥羶的味道。」
• 嚐到:「甜甜的、涼涼的、軟軟的,嚐起來就像是草莓果凍……」
• 皮膚感覺到:「九月天的太陽真是毒辣,出門一趟,要是沒有防曬,包準曬傷,感覺像 是皮膚塗過辣椒水一樣……」
吃起來的感覺要說出來
我曾經到一家知名連鎖漢堡公司上課,他們有一堂店長培訓的課程,會要求每一個店長試吃各種漢堡,然後請他們將吃進嘴裡的感覺描述出來。像是漢堡外皮的咬勁、雞肉的嫩度、蔬菜的爽脆、醬汁的味道……等,將各種透過嘴巴、牙齒、舌頭的感受仔細描述,讓顧客像是也跟著你吃了漢堡,品味了口感。
「剛咬下去的感覺……」
「吞下喉嚨以後,覺得……」
「十秒以後,口中還有……」

這些都是透過味覺的描述,描述得好,你嚐到什麼,顧客彷彿也能嚐到什麼。善用這五感進行情境式的描述,熟練了以後,你就會是說故事的高手。